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从疑惑不太相信到认同肯定有信心——集团福建区域“聚焦精准扶贫”采风团点赞学院办学时间:2018-04-02 来源:党委办公室 作者:陶必芝 字体:[ ]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重在实践,学院学生有一年的时间都在基层一线管理干部职务岗位或技术骨干岗位上锻炼培养。” 福建法治报社通联部主任涂文进说到,“以前很多对杨国强先生慈善事业的不了解,对学院的不理解,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疑惑、不太相信,包括座谈前都有这些想法,现在不仅了解了、理解了,认同相信而且有信心。希望学院到福建去招生,让福建的贫困学子也能分享到杨国强先生的大爱,我们媒体会做必要的宣传,扩大学院影响”。对学院创办人杨国强先生的办学思想和学院首届毕业生的高薪就业,涂文进主任从怀疑到理解,从疑惑到有信心,中间只经历了短短的一个小时。
0Z6A5666_副本.jpg
采风团与学院领导座谈
3月30日,涂文进主任率福建日报、福建法治报领导、主持人、记者及长汀县鸳鸯村书记等组成的“聚焦精准扶贫”采风团一行,在碧桂园集团福建区域办公室领导陪同下前来学院采风报道,与学院领导举行座谈。
0Z6A5653_副本.jpg
刘惠坚院长进行主题介绍
在座谈会上,学院院长刘惠坚做了“使命追求与社会责任担当—碧桂园学院的现在与将来”主题介绍。结合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问题痛点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重重的困难,全面阐述了学院创办人杨国强先生与众不同的办学思路、办学思想和五大办学目标。着重介绍了杨国强先生有关学院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全力支持探索职教发展新路,建立“校企共育人才”运行机制,确立培养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集团各相关公司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支持实施人才培养教学组织方式改革等。
刘惠坚院长结合学院2017届毕业生高薪就业实际,详细介绍了学院如何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介绍了学院“三段式”的教学组织方式变革,介绍了校企如何全方位全过程共育人才的过程等内容,指出学院与企业产权本质一致,是真正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体制机制基础,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关键。学院坚持把培养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具有万元月薪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品行优秀、身心健康、感恩回报等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坚持教育与慈善、扶贫扶志与精准脱贫相结合,自觉承担国家教育改革重任。
0Z6A5700_副本.jpg
吴冬梅建议学院加强与区域联系互动
福建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科员、龙岩市长汀县新桥镇鸳鸯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冬梅表示教育是长期的过程,学院要办成全国知名的扶贫慈善学院和经济大潮中的黄埔军校,具有天生的优势,学院应该加强与碧桂园集团各区域的联系和沟通,每个区域办主任就是学院的区域招生办主任。
0Z6A5708_副本.jpg
庄婷婷主任建议学院加强对集团高管的宣传力度
碧桂园福建区域办公室主任庄婷婷表示通过刘惠坚院长的讲解,对杨国强先生的办学目标、思想境界以及学院实现主席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思想、原则路径、做法要求有了更深的了解,指出集团现在两大主业分别为房地产和扶贫,建议学院通过集团高管会议等渠道宣传学院办学与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实施过程,使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工作目标要求更明确,工作可以做得更好。庄主任同时说,要鼓励各区域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加大宣传力度,使杨国强先生的办学思想、集团扶贫事业、区域人才需求和学院的改革创新、招生计划各方形成良好的互动。
与会人员还就学院党建工作、招生条件、办学经费、办学规模等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党委书记、副院长许从进,副院长苏成柏等领导参加座谈。
采风团在许从进书记的陪同下,参观了学院校园和学生宿舍修身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