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网>师生风采>详细内容

师生风采

吾爱吾师 | 欧欧老师: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和“赋能”,而非“灌输”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05 16:22:10 浏览次数: 【字体:

吾爱吾师 | 欧欧老师: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和“赋能”,而非“灌输”

“大家看这两只猫咪的瞳孔,猜猜哪个相当于相机里的大光圈?”

这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一堂普通的专业课,站在讲台中间的欧诗婷老师,正在讲解摄影的三要素:光圈、快门、ISO。她的讲解逻辑非常清晰,常常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就将抽象的技术概念变得通俗易懂。

数媒专业科班出身的欧诗婷,将自己对专业的热情转化为教学的感染力,成为同学们踏入数字媒体行业的重要引路人。

数媒专业转来80多位学生

欧诗婷本硕阶段都在研究学习数字媒体。选择数媒源于一种“创造的冲动”,它完美地融合了欧诗婷对技术与艺术的双重兴趣。

今年开学季,数媒专业从2个班扩大到5个班,其中有80多位同学是报到后特意转到数媒专业。据欧诗婷后来了解,同学们转专业的最大缘由也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欧诗婷的课堂很少沉闷,她喜欢把复杂的理论变成“逻辑游戏”和“大家来找茬”。讲解“快门”时,她会展示两组动态感十足的照片——一张将喷溅的水滴凝固在空中,每一颗都清晰剔透;另一张则将夜间的车灯拍成绚烂的光轨,如丝绸般顺滑——问:“大家感受一下,哪一张像是瞬间按下快门键,哪一张又像是按下了暂停键?”

c3f8e9b88734f88ecf51f4d11bed1a59她的课堂节奏明快,讲完“曝光三要素”之后,还会让同学们对比不同参数下的各种成片效果,培养专业的“眼力”。

七年的数媒学习,让欧诗婷学会了“创作者视角”,这正是欧诗婷想教给学生的。看到一个优秀的图片、海报或者视频作品,她希望同学们不再是被动地消费内容,而是主动地解构它:

一个吸引人的视频用了什么节奏?一个打动人心的界面是如何交互的?“这种视角会让大家更深刻地去理解人性、沟通和表达。”

我们不怕AI,怕的是不会使用AI”

数字媒体专业的存在,其意义远不止于教授几款软件或一项技能。

经济层面,当前几乎所有行业都需要数字化转型,而数字媒体技术正是转型的有力手段;文化层面,在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优秀的电影、游戏、动漫等数字文化产品是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而在社会层面,主流的信息传播媒介,其背后依赖的本就是数字媒体技术。

如果说农业社会的基础是土地,工业社会的基础是能源,那么数字社会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就是“数字媒体”。它已像水和电一样,成为支撑社会运转的基础性设施。

当然,AI时代,数媒行业也深受影响。文生图、文生视频不断进化迭代,在视频脚本、镜头分析方面,AI也可以讲得头头是道。在一键生成时代,学习数媒的意义在哪里?de1359031caf3244d723afb8140636a0对此,欧诗婷并不担心,“AI是强大的工具,但工具需要灵魂来驾驭。我们不怕被AI取代,怕的是不会使用AI。”在AI普及的今天,数媒专业所强调的创意、审美、视觉叙事和批判性思维,正是人类区别于机器的核心优势。“你需要知道什么是‘好’的,以及如何指挥AI达成这个‘好’。”

在欧诗婷的课堂,有同学借助AI获取脚本写作灵感,这完全没问题,但如果不加思考直接复制,则不被允许。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引导,让学生在校期间便建立起正确的技术观。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和“赋能”,而非“灌输”

作为青年教师,站上讲台,欧诗婷充满自信和底气,这来自她持续的实践、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以及对教育本质的坚信。她教给学生的,是自己正在使用和探索的知识,看到学生们从零基础到做出惊艳的作品,这种成长是欧诗婷最大的价值证明,“我坚信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和“赋能”,而非“灌输”。”

b4e025b88d060987e5e2c5def11f586e尊重学生意见,及时调整反馈,这是欧诗婷一直在做的事。之前有学生提出课程进度较快,她立即调整,并公开表扬那位提出意见的同学。“哪怕学生犯错,我也会先听听学生的想法,让他们有开口的机会。”

这让她和学生之间拉近了距离。有学生对其他老师的课有意见但不敢提,只敢悄悄和欧老师说,他们知道,向欧老师提意见是一件安全的事。

在学生眼中,欧欧老师认真负责、做事干练,对人充满耐心,更让学生们感动的,是那些超越课堂的守护。有新生凌晨突发急症,两名同学陪同去医院。欧诗婷得知后,虽无法亲自前往,却一直守着手机密切关注——

“打到车了吗?把车牌号发我。”“到医院了吗?情况怎么样?”直到凌晨一点多学生安全返回宿舍,她才放下心来。这种牵挂,让学生们觉得:“她不只是教我们知识,还让我们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

“被认可的幸福”

来碧职这两年,最让欧诗婷欣慰的是学生的成长。“有的学生刚来时很害羞,上台展示作品时脸都会红。但现在,他们能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作品,眼睛里都有光了。”这种前后的转变,是她职业幸福感的源泉。

今年开学报到时,一位老生带着一名新生找到她,热情地推荐:“老师,这是我妹妹的同学,也想读我们专业!”这个小小的举动,让她感动良久。“这说明学生真心认可我们这个专业、认可我们的老师,这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褒奖!”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