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专题报道】刘惠坚院长与2018届毕业生代表餐叙:离别前再叮咛
6月27日中午,学院院长刘惠坚教授与13名2018届毕业生代表在思源餐厅二楼进行餐叙。了解同学们企业实践教学培养情况,认真听取同学们对学院发展的意见建议,勉励大家设定目标、抓住机遇、努力拼搏,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开创美好前程。
学生代表王嘉宝、罗飞等依次分享了各自在学院学习和企业实践教学培养的心得体会。大家表示经过学院三年的培养,自己在不断的成长,变得越来越好。在企业实践教学培养中,能及时跟进现场进度,变得越来越自信,即使有些同学没有企业导师指导,但通过自主学习,也能同时管理多个项目,在项目做完后能及时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工作素质和能力,得到了企业领导的认可。同学们建议,每个同学应该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努力去实现它,也许中间会有困难,但这是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过程。
刘惠坚院长跟同学们介绍杨国强先生的办学理念
刘惠坚院长跟同学们说到,今年6月碧桂园集团与集团校企共同办学理事会,已正式批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办法》,《办法》共三十二条,标志着学院深层次的“产交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阶段。指出学院创办人杨国强先生的办学目标、人才培养质量与实现路径,与当前国务院、国家六部委提出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与办学模式道路主张,在方向上、本质上、要求上是一致的,都极其重视和强调以产业实践活动为载体,实施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质量与产业需求对接,实施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工学交替对接,实施校企共育人才。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其鲜活的实践。
刘惠坚院长希望同学们要发现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善于捉住机遇,让自己成长得更快。提出,在没有企业导师的情况下,大家也要善于抓住机会,改变现状,条件不是特别完善的时候,要勇于突破,磨炼自己。书本和企业导师的指导是大家接收知识的捷径,在没有捷径的时候,自己应该自主地学习,这样汲取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
刘惠坚院长语重心长地叮咛大家,无论什么时候,大家都要有目标。目标对于个人来讲,就是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大家的动力来源。大家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努力拼搏。同时,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实际,做好阶段性策划,通过克服一个个难关,达到自己的目标。
餐叙结束后,师生合影
刘惠坚院长希望大家能在好的平台工作,实现“一人成才、全家脱贫”。希望同学们常怀感恩之心,像回馈父母一样回馈社会,真正做到社会因大家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