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入职第一课”:学院举行2018年新入职教师培训
随着学院规模的不断发展,师资队伍也随之壮大。2018年,学院又迎来了26位新入职教师,为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让新入职教师较好地理解和认同学院创办人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以及学院为实现创办人办学理念和目标所进行的实践探索,尽快把理解和认同、梦想与追求融入到工作中,做一位新时代合格的人民教师,学院人事处安排了为期五天的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培训围绕碧桂园企业文化及校园文化、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事制度、学院管理、德育工作、学科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容设计。10月10日,院长刘惠坚,党委书记、副院长许从进分别为新入职教师进行“入职第一课”报告,26位新入职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由徐刚副院长主持。
△2018年新入职教师培训现场
许从进书记寄语新进教师追求卓越、永葆激情
选择一份新的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还是为了寻求一番事业、找一个好老板、好平台、好文化……
许从进书记用一句发人深思的提问开启了主题为《追求卓越 永葆激情》的报告会,并从碧桂园企业发展历程、基础文化理念、碧桂园教育的起点、杨国强先生的话、杨国强先生推荐丛书等方面,详细解读了碧桂园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
△许书记做报告
作为一名当初放弃公办院校铁饭碗的中学老师,到选择独自来到异乡打拼,加入到碧桂园大家庭,至今,许从进书记已经是一名有着22年了“工龄”的老碧桂园人。许从进书记表示,在碧桂园大家庭的22年,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成长、收获、公平与幸福,“在碧桂园,只要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善于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没有什么不可能。”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激发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做事、有激情地做事……”许从进书记通过在碧桂园成长的亲身经历,以及自己对工作、生活的感悟与体会,生动形象地为新入职老师们讲解了杨国强先生对人生、社会、事业以及教育、职业教育的理解与感悟,同时,也介绍了受碧桂园文化影响下的碧职院的校园文化。
△培训现场
许从进书记对在座所有新入职教师提出五点寄语——
每个人都可以是强者。追求卓越是人的天然属性,强者总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梦想是现实之母。希望大家要追求卓越、坚定信念、激发自己无限的潜能。
年轻,就要不虚此行。年轻是成功的最大资本,要随时随地追求进步。
年轻,要有正确的打开方式。态度决定高度,不要总为失败找理由,主动一点、多做一点,就能让自己飞得更快。
果有才华能出众,当仁不让莫低头。压力是最好的推动力,要创造性地做事、有激情地做事,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永不抱怨,累并快乐着,从优秀到卓越。行动是强者的通行证,抱怨是弱者的墓志铭;碧职人就意味着责任与担当,无论是对家庭、单位还是社会。
“任何事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在提出期许与要求的同时,许从进书记给新入职教师布置了一个“课后”思考作业——从优秀到卓越,我们还要做些什么?
刘惠坚院长系统解读学院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探索
刘惠坚院长以学院的一段宣传视频开启了主题为《发挥优势,创新突破—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探索》的专题报告。报告围绕:杨国强先生的办学理念、目标与职教情怀,学院践行创办人思想所做的改革实践探索,学院毕业生的培养成效三个方面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系统、深刻地阐述。
△刘惠坚院长做专题报告
(一)杨国强先生的办学理念、目标与职教情怀
“众所周知学院创办目标之一是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通过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家庭孩子圆大学梦。但这只是杨国强先生教育扶贫的目标之一。而杨国强先生教育扶贫最根本的目标、最深层次的追求,是要让学生掌握更高的做人做事的素质、知识和专业本领,从而实现阻断家庭代际贫困延伸。”刘惠坚院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杨国强先生的办学初衷和职教情怀,集中阐明了创办人“慈善教育源头扶贫,阻断代际贫困延伸;经济大潮黄埔军校,培养一线精英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共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德技兼备万元月薪,提升职教社会地位;职院改革成功案例,引领职教创新潮流”五大办学目标的核心内涵,相互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对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要求。
(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
刘惠坚院长介绍了学院创办以来,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职教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积极践行杨国强先生职教理念,围绕实现创办人办学目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过程:
确立了“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的办学体制机制;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即:培养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构建了校企全方位深度共育人才的新模式;实施了“三段式”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改革;针对人才培养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指导性文件等。
结合教育和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要求,刘惠坚院长指出,学院在注重提升学生专业岗位能力的同时,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品质塑造,并初步形成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体系,即:名家主导的思政课改革、全员育人的导师制、健全人格的军体融合改革、规范行为的严格管理制度“四位一体”的大思政育人模式。
(三)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见成效
办学四年,学院已经拥有了两届毕业生,育人成果初显成效。就学院2017、2018两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刘惠坚院长也为在场新入职教师进行了介绍:学院2017年首届毕业生共290人,就业率99.66%;2018年毕业生349人,就业率100%。两届毕业生获聘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岗的占比分别为61.7%和71.43%,分别有11人、20人通过公开竞聘,获聘万元月薪岗位。
△与会人员认真听取会议精神
刘惠坚院长希望新入职教师通过主题报告与岗前培训尽快全面了解学院的办学理念、目标、宗旨、任务要求和基本做法,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把理解与认同融入到工作中,在学院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徐刚副院长作总结发言,表示刘院长、许书记的专题报告,非常恳切、生动、深刻,让大家受益匪浅,希望所有新入职教师好好学习、领会、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理解、认同以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到管理工作中,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学院的改革发展。
另悉,10月11日,人事处处长石利民还就聘用管理办法及福利待遇条例、考勤制度及教职工行为规范、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为新入职教师进行了详细的人事制度解读;教务科研处副处长何大可就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规范及相关制度与要求进行了教师业务培训。近期,学院还将围绕“教学法培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教书育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学生导师培训:工作理念、工作内容、方法及要求”方面为新入职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培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